2009年10月29日星期四

ZZ 晚睡,其实是一种病!!——“拖延症 Procrastination”

Procrastination的形成
1.一个人认为自己5天之内可以做完一件事情,所以在离deadline还有15天的时候一点不着急,直到最后只剩5天了才开始。
2.这种紧迫感和焦虑往往促发人的斗志,会让自己觉得,自己只有在压力状态下才有做事情的状态。
3.最后拿到成绩的时候,成绩往往不是很差,这样子就强化了自己最适合在deadline之前短期高压的状态下工作的心态,并且对以后的行为不断进行自我暗示。

这一个部分写得非常符合大部分有拖沓习惯的中国学生的经历。因为中国学生往往非常聪明,所以哪怕最后只剩一点点时间了,也会完成得不错;从而自认为自己最适合这样子的工作状态。周而复始,反复循环。

Procrastination的其他特点:
1.没有自信。因为每次完成任务都达不到自己最高的能力,对自我能力的评估会越来越低。

2.我太忙。我一直拖着没做因为我一直很忙。
3.顽固。你催我也没有用。我准备好了自然会开始做。
4.操控别人。他们着急也没用,一切都要等我到了才能开始。
5.对抗压力。因为每天压力很大,所以要做的事情一直被拖下来。
6.受害者心态。我也知道自己怎么会这样,别人能做得自己做不到。

Procrastination的浅层原因
1. 太难
2. 太耗时间
3. 没有相关知识技能
4. 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做不好

Procrastination深层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1.完美主义。
所有事情都要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要一次做好,所以不愿意匆匆忙忙开始,要万事俱备才行。
解决方法:对自己说现在的状态就已经很好,可以开始了。每有一点进展都鼓励自己。意识到一点错误都不犯是不可能的。伟大的作家,诗人,艺术家都是断断续续完成他们的杰作的,自己也可以如此。

2. 抵制与敌意。
这个老师对我态度太差了,所以我不高兴作他布置的作业。
解决办法:要意识到,不完成作业受害的是自己。不能仅仅因为一个老师的态度而影响到自己的前途。

3.容易颓废。
任务太难了,或者别人都不需要做我干吗要做,不能忍受持续做这件事情,等明天再做吧。但是往往明天到了,心里还是不高兴做,又继续往后推。
解决办法:寻找一切可以找到的帮助,设法降低事情的难度,取得进展;暂时推迟自己想要放弃的心态,每天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这一点也很符合很多中国学生的现状。因为不是人人都对自己的课题感兴趣的,所以容易产生厌倦感,所以不容易定下心来完成相关任务。解决的办法如上所说,向别人寻求帮助,听取建议,同时可以把任务分成比较容易的小块,化整为零,告诉自己其实每一个小部分都很容易就能完成。

4. 自我贬低。
如果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自己对自己的能力的估计会越来越低,即使以后完成好了,也认为是运气。
解决办法:接受别人对自己工作的赞扬;自己对自己进行勉励。

治疗的步骤:
1. 意识到自己的拖沓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2. 把拖沓的原因一条条写出来
3. 一条条克服这些原因
4. 开始做事

本文译自 Procrastination: Ten Things To Know 。
拖拉是阻碍个人成功的绊脚石,却时常出现在我们左右。

1. 百分之二十的人认为自己是长期拖拉的人。对他们来说拖拉是一种生活方式,虽然并不适应它。这种状态充满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不能按时付帐单,他们忘了买音乐会的门票,他们直到圣诞前一天才去买礼物……

2. 拖拉并非不重要,虽然通常我们不把它当作一个严重问题。它其实是一个自我调节的深奥问题。通常我们都宽容别人拖拉的借口,这也是问题的根源。

3. 拖拉并不是时间管理或者计划方面的问题。拖拉并不因个人对时间的估计能力而不同,虽然这些人会更乐观一些。Ferrari 博士强调说:“要一个拖拉的人做一个有计划的人,就像让一个长期消沉的人马上振奋起来一样。”

4. 拖拉不是天生的。它是从周围的人学来的,但并不直接。它可能来自强权的家教,拖拉甚至可能是一种反抗的形式。这种家庭环境下,朋友对拖拉者的宽容会助长这种习惯。

5. 拖拉的饮酒者会有更高的酒精需求量。拖拉的人会喝的更多,这是自我调节有问题的表现。

6. 拖拉的人对自己撒谎。比如“我更想明天做这件事”,或者“有压力我才能做好”,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拖拉者的另一个谎言是时间压力会让他们更有创造力,其实这只是他们的感觉而已,他们是在挥霍时间。

7. 拖拉的人不断找消遣的事儿,特别是自己不需要承诺什么。查看电子邮件就是绝佳的目标,这样的事情成为他们调节情绪(比如害怕失败)的一个途径。

8. 拖拉并非一模一样。拖拉的人有不同的原因,Ferrari 博士定义了三种基本的拖拉者:
* 鼓励型,或者说找刺激型,他们盼着最后几分钟忙碌带来的快感
* 逃避型,他们回避失败的恐惧,甚至害怕成功,但实际上他们非常关心别人怎么看自己,他们
更希望别人觉得他不够努力而不是能力不足。
* 决心型,他们没法下决心。不下决心就可以回避对应对事情的拖拉。

9. 拖拉带来的损失巨大。健康是其中之一,研究表明拖拉的人更容易患病。拖拉也影响人的情绪,也会破坏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

10. 拖拉会改变人的行为,但不会耗费多少精神力量。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念头就能马上改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高度规范的认知行为治疗来解决。

对行事拖拉的人进行劝诫就如同让抑郁症患者高兴起来那么困难。”法拉利教授认为,劝导对拖拉症患者来说作用微乎其微,关键还是要靠自己下定摆脱拖拉惯性的决心,这需要很大的精神动力才能完成。试着结合以下10个窍门,可能会更容易一些。记住,每达到其中一项,你就离成功进了一步。

明日复明日 “拖延病”的处方

case 1:我经常担心事做的不够完美。但尽力做了完美主义者,可做事的效率不是很高。经常接到任务以后,心里想的是尽快完成,可总是一拖再拖。为什么?
→病名:担心引起的拖延病。
→处方:总想把事情做的完美一些,但压力越大就越担心做不好事迟迟不敢付出行动。总是把万事的结果定为,不是成功就是失败、只要作错了一点,做的再好也都是错的。出了事就算不是自己的责任也会揽到自己身上。

首先得醒悟“自找担心”是多么消极的事情。假如,在准备报告时,最初就能写出完美的报告是不可能的。一定会有一些偏差也有理论上说服力较小的地方。所以,完美是不存在的。追寻一下到现在为止你所做过是事有多少事是完美的,一定没有特别完美的事。但一定也没耽误什么事。

case 2:一旦接到什么任务总会担心“我一定能做好吗?做错了教授会不会责备我?”在想这些的时候时间已悄悄溜走了。
→病名:自我指责的拖延病
→处方:对过去一些失败的记忆会变成一种压力。想治好自我指责的病,可以把责任都推托到别人身上。不要因为善良的自卑感而把一切问题都自己扛。这样只会让你的自信心下降。轻视自己之前先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吧!然后,用另一种方式解释自己的失败。比如:在小组功课中有了一个好的创意。但因为没有时间,结果在报告中露掉了。在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如果是自我指责的人就会想:“哎!因为没有发表这个创意,以后教授知道了会不会扣我的学分呢?”取代上面想法的应该是“我真了不起,能有这么好的创意。”或“下次写报告时用就可以了。那一定比这次轻松多了。”

case 3:我特别的执着,一旦问题袭来的时候就感到不安和急躁。问题解决之前做不好任何事情。
→病名:执着引起的拖延病
→处方:“怎么会这样?”“到底那时候为什么那么做?”即使在过去的事情里找原因也不会有什么改变。澄清一件事也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事情是由几种因素合成的。什么时候才能把事情一一都弄清楚呢?在公司写企划案的时候写不好的原因也有很多种。期限太短或过去写过一次结果被上司责骂了一顿,留下了创伤。还有就是还没找到资料等等。澄清问题对以后没有任何帮助。所以,要往可以解决问题的方向行动。做企划案时应该想:“这次应该跟其他公司比较着做看看了。”如果这样想着行动的话一定有效。

case 4:我总是没有自信,怎么努力也改不了。为了从苦海中摆脱出来看过不少有关的书籍但都徒劳无功。因为没有自信做起事也不顺利。不知道能不能改变一下这样的我。
→病名:封闭自我印象引起的拖延病
→处方:在苦恼的边缘走不出来的人是因为被自己错误的想法封锁住了。一定要从误区的牢笼里走出来。为了打破错误的想法扪心自问一下自己“假如,我是能做到 ○○事的人,应该先想些什么?先做些什么?”假如,做报告的时候,因为忙于某些事迟迟没做出来。这时,应该想“如果我是个做报告的能手,应该先做什么事呢?”考试成绩不好,但还得向父母交代的时候应该想“假如,我是个成绩不好,但能向父母主动表白的人,应该先做什么事?” 想这些问题的时候,不能用太长的时间。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正确答案。所以直接实第一个想法就可以了。

case 5:我在所有决定中没有自信。当决定了做某件事的时候,往往因为不确定是对的还是错的而烦恼。这样一来事就一拖再拖。不是因为我懒,而是因为每次都不能付出行动。所以人们都说我办事的效率不高。
→病名:不安感或懒惰引起的拖延病
→处方:你在想自己的想法对不对那是因为“为了想这个办法用了那么长时间,付出了那么大的努力,但要是失败了怎么办?就不就功亏于溃了吗?”因为这些不安感一直浮现在脑海里。所以不想做任何事情。假如,要学习但桌子很乱找书都很不容易。明知道应该收拾一下,但怕麻烦迟迟不行动。这时候,父母要唠叨个不停,就有了叛逆的心理更是不收拾。这时你应该冷静下来好好想一想。是打扫一下好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的好。然后再决定。把最初的想法扭转过来很难,但一旦习惯了就觉得行动比拖延更轻松。

2009年10月18日星期日

在LaTeX文档中插入图片的几种常用的方法zz

LaTeX中一般只直接支持插入eps(Encapsulated PostScript)格式的图形文件, 因此在图片插入latex文档之前应先设法得到图片的eps格式的文件. 可参考本页的 "如何得到ps(eps)格式的文件"一节的内容准备好欲插入图片的 eps文件. (这里也有一个jpg2eps一个小软件)
在LaTeX文档中插入图片都是通过使用一些latex图形处理宏命令来实现的, 有很多宏命令都支持在在LaTeX文档中插入eps格式的图形文件, 主要有:

1. 用includegraphics宏命令(graphicx包):
首先需在latex文档的文件说明部分加上:

usepackage{graphicx}

然后在需要插入图片的地方引用:

includegraphics[height=高度]{图片文件名}
或者: includegraphics[width=宽度]{图片文件名}

其中的"高度"和"宽度"是指希望图片打印的高度和宽度, 必须给出单位, 可用厘米(cm)或英寸(in). 高度和宽度也可用上述格式同时给出, 这样可以改变原图的长宽比例. 上述命令中的图片文件名是指欲插入的图片文件 的文件名, 图片必需是eps格式的.
用graphicx包的includegraphics宏命令插入图片时还可以使图片旋转, 方法是:

includegraphics[height=高度][angle=旋转角度]{图片文件名}

强烈推荐用这种方法在LaTeX文档中插入图片, 下面的几种方法都只是参考, 不建议新手采用.
2. 用includegraphics宏命令(graphics包): 使用graphics包插入图片过程较麻烦, 具体的方法可参见 "Graphics and Colour with LaTeX"一文中的介绍.
3. 用psfig宏命令: 首先需在latex文档的文件说明部分加上:

usepackage{psfig}

然后在需要插入图片的地方引用:

psfig{figure=图片文件名,height=高度}
或者: psfig{figure=图片文件名,width=宽度}

其中的"高度"和"宽度"是指希望图片打印的高度和宽度, 必须给出单位, 可用厘米(cm)或英寸(in). 高度和宽度也可用上述格式同时给出, 这样可以改变原图的长宽比例. 上述命令中的图片文件名是指欲插入的图片文件 的文件名, 图片必需是eps格式的.
4. 用epsfig宏命令: epsfig宏命令的使用方法和psfig完全相同, 具体方法是: 首先需在latex文档的文件说明部分加上:

usepackage{epsfig}

然后在需要插入图片的地方引用:

epsfig{figure=图片文件名,height=高度}
或者: epsfig{figure=图片文件名,width=宽度}

其中的"高度"和"宽度"是指希望图片打印的高度和宽度, 必须给出单位, 可用厘米(cm)或英寸(in). 高度和宽度也可用上述格式同时给出, 这样可以改变原图的长宽比例. 上述命令中的图片文件名是指欲插入的图片文件 的文件名, 图片必需是eps格式的.
5. 用epsf宏命令: 用epsf宏命令的使用方法是: 首先需在latex文档的文件说明部分加上:

usepackage{epsf}

然后在需要插入图片的地方引用:

epsfxsize=宽度epsffile{图片文件名}
或者: epsfysize=高度epsffile{图片文件名}

其中的"高度"和"宽度"是指希望图片打印的高度和宽度, 必须给出单位, 可用厘米(cm)或英寸(in). 高度和宽度也可用上述格式同时给出, 这样可以改变原图的长宽比例. 上述命令中的图片文件名是指欲插入的图片文件 的文件名, 图片必需是eps格式的.

如何得到PostScript(.ps或.eps)格式的文件

LaTeX中一般只直接支持插入eps(Encapsulated PostScript)格式的图形文件, 因此在图片插入latex文档之前应先设法得到图片的eps格式的文件.

*
* UNIX下的各种应用软件都可以把其结果输出为ps格式, 大部分软件也可以 输出eps格式.
* 若软件只能输出ps格式而不能输出eps格式的结果, 则可用ps2epsi命令将其转化为eps格式, 可参考man ps2epsi的说明.
* 若图片文件的格式是位图图形文件则可用Image Magick软件包的display 和convert工具转化为ps或eps格式的文件. 详见其man页和 使用说明
* Windows软件的输出结果变成ps/eps文件: 可参见本网站 "高能物理研究室Windows系统使用技巧"中的 "如何把Windows系统中软件的输出结果转化为ps和eps格式的文件" 一栏中的说明.
*
关于LaTex中的图表问题的几篇有用的文章
1.
2. Graphics and Colour with LaTeX
有关在LaTex中插图和使用颜色的在线指导.
3. Figure'ing and Picture'ing LaTeX(ps格式)
在LaTex中插入ps图和xfig图的方法.
4. Using Imported Graphics in LaTeX2e(ps格式)
关于LaTex中插图的详细论述, 包括基本概念, 文件格式及其相互转换, 有关软件等. 其中还有如何把ps格式图片中的字符替换成latex格式字符, 以解决有些应用软件无法使用希腊字母等特殊字符及复杂数学公式 表达式的问题.
5. LaTeX maths and graphics(ps格式)
主要是关于在LaTex中插入图片和公式的方法.

转自: http://hepg.sdu.edu.cn/Service/tips/latex/latexfig.html

2009年10月16日星期五

NS2 manual

http://www.joshuarobinson.net/docs/802_11.html

2009年10月13日星期二

some useful links for latex

Online LaTeX Equation Editor
http://thornahawk.unitedti.org/equationeditor/equationeditor.php


Online tutorials on LaTeX
http://www.tug.org/tutorials/tugindia/

2009年10月8日星期四

More connections made for LTE applications(ZZ)

LONDON — The ng Connect Program — founded by Alcatel-Lucent earlier this year to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s for emerging LTE and 4G networks — has added five new members, two new Proofs of Concept and two more labs.

The initiative now boasts 26 members, eight PoCs, and six labs and demonstration centers around the world.

The latest members to sign up include CeativeLabs — best known for its Sound Blaster sound cards; digital security and SIM specialist Gemalto; Kabillion " an Emmy Award-winning entertainment program service for kids ages 6-12 available both as a free VOD channel and a free online broadband site; V-Gate, which is bringing 3D and LBS to mobile devices with its metaport offering that transmits 3D content in real time to mobile devices; and R360, which focuses on providing mobile and PC-based access to secure and private business productivity suites on higher end phones and mobile devices.

One of the Proofs of Concept, developed by Alcatel-Lucent and Gemalto, focuses on mobile access to corporate and cloud applications for telcos through hardware-based authentication and single sign-on; the other a digital signage solution developed by MediaTile in collaboration with Alcatel-Lucent that integrates 4GVideoPresence technology to support real time, interactive video sessions between consumers in-store with product questions and the brand representative.

The initiative will now have access to R&D and proof-of-concept demonstration facilities in Ottawa, Canada; Dallas, TX; Murray Hill, NJ; Stuttgart, Germany, and now Paris and Villaceaux, France, for European operators.

Since February 2009, collaborations have created eight demonstrations that showcase future applications ov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for the education, healthcare, advertising, digital signage and entertainment sectors.

2009年10月7日星期三

Telecomm is recovering~ but not wireless

It seems like wireline market is much better than wireless because of new need on 10-, 40- and 100 Gbit/s Ethernet networks in many areas.

Also,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OTN) technology is pretty hot topic recently. It is very useful in communicatio networks for packets processing and optical transport.
"Starting in 2010, Verizon plans to deploy for its Fios network only OTN systems that support both optical transport and packet processing". And a lot of companies are working on the projects related to OTN, like HuaWei.

Does it mean we need to switch the research area to optical networks?

http://www.eetimes.com/rss/showArticle.jhtml?articleID=220301536&pgno=1

2009年10月6日星期二

LaTex学习笔记ZZ

From:

http://bbs.sjtu.edu.cn/bbstcon,board,TeX_LaTeX,reid,1248261286.html

http://latex.yo2.cn/articles/latex-thesis.html

http://cnacademia.org/bbs/viewthread.php?tid=1017&extra=

http://www.cnacademia.org/home/space.php?uid=106&do=blog&id=791

建议初学者不要在配置TeX系统上花太多时间。等熟悉以后,觉得无聊,可以自己DIY搭一个TeX系统玩。

Windows 下的可用的已经打包好的TeX/LaTeX套装有:

1. CTeX 最新版本为 2.7.0.39

http://www.ctex.org/CTeXReleaseNotes

2. CTeXLive 2008

http://bbs.ctex.org/viewthread.php?tid=50728

CTeX基于MikTeX,CTeXLive基于跨平台的TeXLive。装好以后都能处理CJK-GBK, CJK-UTF8,xetex-UTF8方案的中文tex源文件。两者的安装都很傻瓜化(CTeXLive有相当详尽的安装说明,还能在Linux下使用)。安装以后都不需要额外安装中文字体了。因为配置中文环境、安装中文字体是自己配置TeX系统比较头大的一部分。总之这两个套件帮你弄好了。

CTeX使用的是Windows自带的TrueType字体(除了宋体simsun.ttf);CTeXLive将TrueType字体转为Type1字体后放到了TeX目录树中,一起发布了。所以CTeX生成的中文PDF文件嵌入的TrueType字体,CTeXLive生成的中文PDF文件嵌入的是Type1字体。当然,嵌入什么类型的字体可以自己DIY的。一般而言,CTeX生成的PDF文件较小。我也比较推荐Windows下的用户使用CTeX套件。

但是,如果使用的操作系统是Vista,CTeX这种“使用操作系统中文字体”的工作方式可能会出现问题。CTeX默认会去使用XP中带的simfang.ttf simhei.ttf simkai.ttf simli.ttf simyou.ttf,这些字体在Vista下可能没有。另外,Vista下又引入了一大堆奇怪的东西,也会搞出莫名其妙的故障。CTeX论坛中(http://bbs.ctex.org/index.php已经有了一些不兼容的报告,貌似勉勉强强解决了。

既然你选择了Vista,那就意味着得自己花功夫解决兼容性问题。我周围没有Vista给我折腾,所以出了问题你自己要详细报告出来——关键字“详细”。把从命令行编译提示的错误贴出来,等等。


入门图书,推荐:

1. 《LaTeX Notes v1.17》中文的 LaTeX 笔记,是个中国老师写的,纯正的中国人,但为什么使用了一个英文标题就不得而知了。语言诙谐幽默,内容覆盖了入门所需的基本内容,也谈到了中文解决方案(用的是CJK)。

最新版v1.17下载地址lnotes.pdf

http://www.ctan.org/tex-archive/info/lnotes/#jhac16050c0d9bc3d76c408567e4c1e96c

水源上传: http://bbs.sjtu.edu.cn/file/test/1248271358192780.pdf

2. 《一份不太简短的LATEX 2e 介绍 v4.2》,经久不衰的入门资料。最新版本已经到了 v4.2。我当时是先照着上面的英文例子学,找到了一些手感。但是 v4.2 都没有介绍CJK中文方案,这个可以找别的资料补充或者 Google,推荐材料是李果正的《我的CJK》。

最新版v4.2 下载地址lshort-zh-cn.pdf

http://www.ctan.org/tex-archive/info/lshort/chinese/#jh8fc5e973703f70cf66b0e9c6b6eb3298

或 http://zelmanov.ptep-online.com/ctan/lshort_chineese.pdf

3. CTeX FAQ (CTeX常见问题集)。 一个很好的常见问题集,覆盖面很广。

http://www.ctan.org/pub/tex-archive/info/ctex-faq/ctex-faq.pdf

水源上传: http://bbs.sjtu.edu.cn/file/TeX_LaTeX/1248271394192231.pdf

2009年10月1日星期四

802.11b WiFi Channels

802.11b WiFi Channel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there are 11 channels available for use in the 802.11b 2.4GHz WiFi Frequency range. This standard is defined by the IEEE.

Channel Lower Frequency Center Frequency Upper Frequency

1 2.401 2.412 2.423
2 2.404 2.417 2.428
3 2.411 2.422 2.433
4 2.416 2.427 2.438
5 2.421 2.432 2.443
6 2.426 2.437 2.448
7 2.431 2.442 2.453
8 2.436 2.447 2.458
9 2.441 2.452 2.463
10 2.451 2.457 2.468
11 2.451 2.462 2.473

ZZ from
http://www.moonblinkwifi.com/2point4freq.cfm

怎样避免多任务同时工作--专注

版权声明:原创作品,允许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 原始出处 、作者信息和本声明。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http://laziocht.blog.51cto.com/107289/158940
Posted from Internet

How to Avoid Multi Tasking

You’re working on two projects at once, while your boss has placed two new demands on your desk. You’re on the phone while three new emails come in. You are trying to get out the door on time so you can pick up a few groceries on the way home for dinner. Your Blackberry is going off and so is your cell phone. Your co-worker stops by with a request for info and your Google Reader is filled with 100+ messages to read.Congratulations, multi-tasker

几乎所有的上班族都是多任务工作者。

In this age of instant technology, we are bombarded with an overload of information and demands of our time. Even having a system designed for quick decisions and for keeping all the demands of your life in order can't prevent us from being so overwhelmed with things to do that our system begins to fall apart.


This article is how not to multi-task — a guide to working as simply as possible for the sake of preserving your mental health and keeping your bodily health intact.

11个方法使你的工作变得简单,高效!

1.Get clear on why it is a bad thing to multi-task.

多任务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会使效率低下,多任务的复杂性会给你带来压力,同时增加的犯错误的几率。

* Multi-tasking is less efficient, due to the need to switch gears for each new task, and the switch back again.
* Multi-tasking is more complicated, and thus more prone to stress and errors.
* Multi-tasking can be crazy, and in this already chaotic world, we need to reign in the terror and find a little oasis of sanity and calm.

2.Start avoiding multi-tasking. The remaining steps demonstrate how to stop multi-tasking and start approaching your tasks in a zen like manner that will provide a much calmer work method.

既然多任务带来这么多坏处,我们就需要避免她。

3.Set up to-do lists for different contexts. This means having to-do lists related to such things as calls, computer, errands, home, waiting-for, etc., depending on your situation.

列出任务列表,排定优先级,设定任务最晚完成时间

4.Use a capture tool. A capture tool, such as a notebook, can be used for instant notes on what needs to be done.

使用提醒工具,或Excel记录工作列表

5.Have a physical and e-mail inbox. Make sure to have as few in-boxes as possible, so that all incoming stuff is gathered together in one place. Basically, have one in-box for paper stuff, and one for digital.

将纸质的任务放到一个文档夹里面,或将电子档的任务放到同一个文件夹里面

6.Plan your day in blocks. Have open blocks in between for urgent stuff that comes up. You might try one-hour blocks, or half-hour blocks, depending on what works for you. Or try this: 40 minute blocks, with 20 minutes in between them for miscellaneous tasks.

将你一天的时间划分成更小的时间段,来完成不同时长要求的工作,这样你的时间利用率会很高

7.First thing in the morning, work on your Most Important Task. Don’t do anything else until this is done. Give yourself a short break, and then start on your next Most Important Task. If you can get 2-3 of these done in the morning, the rest of the day is gravy.

在没有制定出来一天的MIT时,不要开始任何任务,养成这个习惯

8.When you are working on a task in a time block, turn off all other distractions. Shut off e-mail, and the internet if possible. Shut off your cell phone. Try not to answer your phone if possible. Focus on that one task, and try to get it done without worrying about other stuff.

当你决定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先深呼吸,然后开始专注到这件事情上,不要被周围的事务所打扰,在一小段时间内,将你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这件事情上!一件一件的专心的来完成一个个小任务。

9.If you feel the urge to check your email or switch to another task, stop yourself. Breathe deeply. Re-focus yourself. Get back to the task at hand. If other things come in while you’re working, put them in the in-box, or take a note of them in your capture system. Get back to the task at hand.

当你遇到不可避免的要去做另外一个任务的时候,先记录下你刚才做到哪一步了,然后再去做更紧急的任务,或者你可以将新任务先加入任务列表,然后回来继续做没有完成的任务,后者更为可取,因为你的思维不至于被割断。

10.Every now and then, when you’ve completed the task at hand, process your notes and in-box. Add the tasks to your to-do lists and re-figure your schedule if necessary. Process your e-mail and other in-boxes at regular and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当你完成了一件事情后,不要急于去做先一个任务,先可以更新你的任务列表,或者将问题进行一个总结,或者重新安排一下其他的任务,这样会使你的工作更加有条理。

11.Take deep breaths, stretch, and take breaks now and then. Enjoy life. Go outside, and appreciate nature. Keep yourself sane.

当你在一个任务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或者你没有思路的时候,你需要深呼吸,或去喝杯水,或去一趟洗手间,停止思考这个问题。当你放松回来后,说不定你已经有了新的想法!

Tips:
There are times when an interruption is so urgent that you cannot put it off until you’re done with the task at hand. In that case, try to make a note of where you are (writing down notes if you have time) with the task at hand, and put all the documents or notes for that task together and aside (perhaps in an “action” folder or project folder). Then, when you come back to that task, you can pull out your folder and look at your notes to see where you left off.